据介绍,“十三五”规划确立的生态环境9项约束性指标仍有两项没有完成,其中包括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这项指标能否完成,今年秋冬季至关重要。为此,行动方案提出,要全面完成《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2020年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称,充分考虑2020年一季度空气质量的疫情影响,行动方案将2020-2021年秋冬季目标设置为两个阶段。这也是重点区域大气治理目标首次分为两个阶段。根据2019年一季度和四季度污染水平,分类确定各城市的PM2.5浓度和重污染天数控制目标,按照污染程度分为6档,PM2.5浓度每档相差1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每档相差2天,对“十三五”目标完成进度滞后的城市进一步提高要求。 针对京津冀及周边区域、汾渭平原,行动方案提出,2020年10月—12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63微克/立方米以内,各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平均控制在5天以内;汾渭平原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62微克/立方米以内,各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平均控制在5天以内。2021年1月—3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86微克/立方米以内,各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平均控制在12天以内;汾渭平原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90微克/立方米以内,各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平均控制在13天以内。 入冬时节,PM2.5、PM10、空气质量等网络热词频现媒体头条。全国各地有关部门对空气质量监控措施相继推出,并督促有关人员为空气质量采取行动。 只有对空气中PM1.0、PM2.5、PM10污染颗粒进行监控,掌握相关采集数据后,才能有的放矢,粉尘传感器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太阳成集团tyc4633推出AS203激光粉尘传感器。这款数字式通用颗粒物浓度传感器,可以用于获得单位体积内空气中悬浮颗粒物个数及质量,即颗粒物浓度(μg/m³),并以数字接口形式输出。本传感器可嵌入各种与空气中悬浮颗粒物浓度相关的仪器仪表或环境改善设备,为其提供及时准确的浓度数据。 AS203激光粉尘传感器可检测PM1.0、PM2.5、PM10颗粒物,采用全方位屏蔽设计,抗干扰能力强,进出风口同一面,最小分辨率粒径0.3微米,超薄厚度、超静音,零错误报警率,实时响应及长寿命等众多优点。它主要应用于空气质量监测设备、便携式仪表、空气净化机、新风换气系统、空调、智能家居设备、医院、酒店、学校等公共场所。
查看更多1、中国是全球MEMS传感器最大市场其次为欧美 MEMS传感器是基于微机电系统的典型传感器件。它是指可以批量制造的,集微结构、微传感器、微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于一体的器件或系统。其特征尺寸一般在0.1μm~100μm范围。MEMS集成了当今科学技术的许多尖端成果,它将感知信息处理与执行机构相结合,改变了人类感知和控制外部世界的方式。 从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来看,2018年中国MEMS传感器行业销售规模排名全球第一,占全球比重达23.82%,其次为美国(15.61%)、韩国(9.03%)和日本(8.01%)。此外德国(6.57%)、英国(3.29%)等少数经济发达国家也占据了重要份额,中东、非洲等地区所占份额相对较少。 未来,随着全球电子制造产业链加速向亚太地区,转移,凭借成本等优势,MEMS产业重心也将不断东迁,亚太地区的MEMS产业规模也将持续增长。此外,亚太地区也是消费电子、汽车和工业领域的主要市场,亚太地区已成为大型投资和业务扩张机会的全球焦点。 而中国是亚太地区MEMS发展潜力最大、增速最快的市场,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将对MEMS产业产生深远影响,催生出大量创新产品及应用,带动MEMS产品在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的普及化。 2、MEMS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 MEMS传感器作为获取信息的关键器件,对各种传感装置的微型化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由最早的工业应用走向普通的民用和消费市场。MEMS传感器广泛应用于社会、发展及人类生活都的各个领域,如工业自动化、农业现代比、机器人技术、资源开发、海洋探测、环境监测、安全保卫、医疗诊断、交通运输、家用电器等。 分行业来看,MEMS传感器制造行业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工业检测、汽车、医疗、环境保护等。具体用途如下表: MEMS传感器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扩张,从全球范围来看,消费电子仍是MEMS的第一大市场,占比41.8%,这主要得益于在智能家居、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的机会日益增多。 医疗电子位居第二,占比28.1%,归功于MEMS在临床监测中的广泛应用,如心电图患者监测和脑电图测量;以及成像应用,如CT成像和数字X射线。 此外,MEMS还被用于诊断和治疗设备的定位应用,包括外科手术台等设备的高精度定位,以及假肢和患者监测应用,如运动和位置监测。医疗电子上的MEMS器件附加值很高,平均售价远高于其他MEMS应用领域。 2018年我国MEMS市场的最大应用领域仍是消费电子,市场份额达到26.87%。随着无人驾驶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汽车电子领域MEMS快速增长,2018年市场份额达到18.08%,位居第二。 在5G通信和物联网的带动下,MEMS陀螺仪、MEMS加速度等产品用量得到快速提高,因此网络通信成为中国MEMS市场增长最快的应用领域,市场份额达到5.86%。 目前,我国MEMS传感器在消费电子、汽车、工业等行业应用较广。2019-2025年,消费电子左右MEMS最大的应用领域,预计将保持9.4%的年均复合增速增长,汽车电子领域保持10%的年均增速,工业控制领域的增长率达到8.7%。 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规模增长最快,年均复合增速高达14.6%; 3、MEMS中属压力传感器份额最大 从全球产品结构来看,市场份额最大是压力传感器,主要得益于在工业和消费品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市场占比达到21%;其次是射频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MEMS麦克风,受益于5G手机、智能音箱、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带动,市场占比均超过10%;然后惯性传感器(如加速度计、陀螺仪、磁力计和惯性组合传感器)的市场占比9%,其在汽车电子当中的应用——如电子稳定控制(ESC)、牵引控制系统(TCS)和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市场份额正在不断增加。 从产品使用结构来看,国内MEMS公司在营业规模、技术水平、产品结构、与国外有明显差距,40%-50%的设计产品集中在加速度计、压力传感器等传统领域。 MEMS陀螺仪发展较快,在汽车、生物医学和环境监控等领域得到了应用,占比达到10%。工艺开发是我国MEMS行业目前面临最主要的问题,产品在本身技术实力和生产工艺还有待进步。 4、全球MEMS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长 近年来,受益于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医疗电子、光通信、工业控制、仪表仪器等市场的高速成长,MEMS行业发展势头迅猛。2018年,全球MEMS市场规模约为2570万美元,预计到2026年全球MEMS市场规模将超过6060万美元,2019-2026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在10.4%。就MEMS的出货量而言,预计到2023年全球MEMS的平均复合增长率在20%以上,增速超过半导体市场。 未来,助推全球MEMS持续增长的动力主要因素有三点:一是全球主要市场对于汽车安全及智能化的需求逐年增加,推动MEMS市场的持续增长;二是受工业4.0和智慧家庭的影响,工业和家具类的自动化产品对于MEMS的需求巨大;三是可穿戴设备、无人机/机器人的日益普及和在各领域的渗透率进一步提高。 5、中国MEMS传感器需求增速高于全球 中国MEMS传感器市场的起步和发展与中国3C产品(包括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类电子产品)及汽车电子产品保持快速增长、全球电子整机产业向中国转移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消费电子、汽车电子产品等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MEMS传感器市场需求旺盛,历年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根据CCID的统计数据,2018年,我国MEMS传感器市场规模达到504.3亿元,成为全球MEMS市场发展最快的地区。由于近年来硬件创新市场逐渐转移国内,中国市场对于MEMS器件的需求增速远高于全球MEMS市场增速。 从政策方面来看,我国在“十三五”规划里提出了一个“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约24亿元)的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对先进传感器做规划。另外,科技部2017年7月也发布了科技创新规划,包括网络协同制造、绿色制造、智能机器人和工业传感器等。 从应用方面来看,目前MEMS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领域,成为一项关系到科技发展、经济繁荣的关键技术。随着国内设计、制造、封测等多个环节的技术和工艺正在逐步成熟,MEMS传感器受益于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将在工业控制、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领域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从国内市场来看,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集成电路市场。苹果、三星、小米、华为、中兴等手机品牌在中国设厂生产,加之汽车电子、物联网、无人机、智能家庭等概念产品的逐步兴起,以及可穿戴设备的蓬勃发展,国内市场对硅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电子罗盘、射频仪器、高精度压力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等MEMS传感器的需求快速增长。 在MEMS传感器应用前景良好和国产化进程提速背景下,未来我国MEMS传感器市场前景广阔。结合之前的发展数据预测,未来几年我国MEMS传感器市场规模年均增速保持在15%左右,预测到2025年我国MEMS传感器市场将达到1342亿元。 以上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MEMS传感器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查看更多2020年,在新基建的推动下,物联网迎来了跨界融合与规模发展的新周期。 根据微软《IoTSignals》报告,从2019年到2020年,物联网的应用持续增长,使用该技术的公司从85%激增到91%。其中83%的应用者至少有一个项目已经达到使用阶段,而2019年这一比例为74%。 这意味着,物联网技术已然开始迈入成果转化与落地的阶段。 毫无疑问,物联网正在重塑整个社会的生产与消费。从制造业层面到零售物流、从医疗保健到农业环保,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系统已深入到各行各业。与此同时,众多企业也开始纷纷涉足物联网产业,掘金万物互联带来的新浪潮与新机遇。中信证券分析预测,物联网将成为超万亿规模的巨大市场。 伴随5G市场的发展,WiFi6技术的全面升级,以及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应用,物联网成为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关键一环,未来5年将迎来蓬勃发展机遇期。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为引擎的智慧生态新时代正在加速开启。 尤其伴随新基建进程的提速,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物联网”也迎来了发展黄金期。而当前,物联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现代农业、环保、医疗、电力、物流等多个领域。这也意味着,在物联网新浪潮的赋能下,大量的行业场景即将被重塑构建。 技术层面的创新与成熟仍旧是物联网驱动产业变革的关键,智能传感技术是物联网的关键基础技术。商业化应用的前提是紧抓行业痛点,深度剖析客户的需求。新基建概念推出以来,物联网、区块链或5G人工智能技术等都已变成了新型基础设施中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结合起来就能够解决各个行业过去发展当中的痛点。而“区块链+物联网”的生意模式一旦跑通,连接数或者业务规模将十分可观。 广州太阳成集团tyc4633有限公司是一家半导体智能传感器领域集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为一体全产业链(IDM)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太阳成集团tyc4633拥有完整的6英寸MEMS智能传感器芯片生产线,具备先进的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和应用技术,组建了多条标准的传感器、仪表仪器生产线。经过近20年的潜心钻研,太阳成集团tyc4633厚积薄发,多项核心技术填补了国内智能传感器技术空白,并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实现了智能传感器国产替代进口。
查看更多伴随着5G网络基站建设的如火如荼,有关2G退网的流言也“漫天飞舞”,不禁有许多环境监测用户开始担忧,基于2G信号的温湿度传感器及其他新购买的物联设备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2G网络信号早就在2018年之前就已经开始了退网进程,只有中国移动的退网则一直集中在3G退网上,2G网络一直没有什么动静。那为什么网络上会突然传出移动2G退网的流言呢? 其实,这与近日网上流传的一份文件(见下图)有关;这份名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建设部》(通知)中,明确提出了中国移动将于2020年底前停止新增2G物联网用户,并将由NB-IoT、4GCat1/1bis技术承接2G物联网用户。 由于流传的这份通知,明确的指出了中国移动将于2020年底前停止新增2G物联网用户,所以,很多人都误以为中国移动马上就要停止2G网络的维护运营了。其实,这是对文件的一种误读,这份文件中,通知的主要内容是:决定2020年底前停止新增2G物联网用户,而不是直接停止2G网络基站的运营维护。 不在物联网行业或者是刚入行的新人,可能对2G物联网的覆盖面积可能没什么太大概念,实际上如今以2G物联网为构架的产品有着庞大的市场,就比如说全国很多偏远地区的用户或者是不需要智能手机的老人们;各大商城、饭店等零售行业监测IC卡的POS机;我们日常生活缴纳电费的电卡等设备都是基于2G网络,都是2G网络的受众人群。因此2G网络退网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话虽如此,既然中国移动已经开始考虑2G退网,那我们必须保有一条“退路”,目前比较好的替代方式便是NB-loT窄带物联网。 NB-loT窄带物联网的优势 中国制造2025、工业智能化等,国家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工作重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以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提高传统产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二是以先进制造技术应用为重点,推进制造业领域的优质高效生产,振兴装备制造业三是改造提升重点产业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及其相关配套技术水平、工艺和装备水平。窄带物联网正是工业智能化的一种应用。 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NarrowBandInternetofThings,NB-IoT)成为万物互联网络的一个重要分支。NB-IoT构建于蜂窝网络,只消耗大约180KHz的带宽,可直接部署于GSM网络、UMTS网络或LTE网络,以降低部署成本、实现平滑升级。 最后,关于2G未来何去何从,移动还只是出了一则通知,具体实施还得看后续操作。不过关于退网小编还是比较支持网络上的这种说法:第一阶段是先不让设备新增,第二阶段是迁移走现有网络上的用户,比如运营商给2G用户发消息,建议升级到4G,然后会有一系列的优惠套餐,所以这个时候还有半年或者一年的提前期。在第三阶段就是要求用户走的时候,还有半年延期。所以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全都走完了以后,才能真正把2G网全停掉。
查看更多随着材料科学、纳米技术、微电子等领域前沿技术的突破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四大领域可能成为传感器技术未来发展的重点。 一、可穿戴式应用 据美国ABI调查公司预测,2017年可穿戴式传感器的数量将会达到1.6亿。以谷歌眼镜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是最受关注的硬件创新。谷歌眼镜内置多达10余种的传感器,包括陀螺仪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磁力传感器、线性加速传感器等,实现了一些传统终端无法实现的功能,如使用者仅需眨一眨眼睛就可完成拍照。 二、无人驾驶 在该领域,谷歌公司的无人驾驶车辆项目开发取得了重要成果,通过车内安装的照相机、雷达传感器和激光测距仪,以每秒20次的间隔,生成汽车周边区域的实时路况信息,并利用人工智能软件进行分析,预测相关路况未来动向,同时结合谷歌地图来进行道路导航。奥迪、奔驰、宝马和福特等全球汽车巨头均已展开无人驾驶技术研发,有的车型已接近量产。 三、医护和健康监测 国内外众多医疗研究机构,包括国际著名的医疗行业巨头在传感器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 如太阳成集团tyc4633气体流量传感器AFM3000系列是专为呼吸机设计,可精确测量空气、氧气和其他非侵蚀性气体流量。该款传感器采取独特的风道设计,确保传感器中的流动体压损极低,可适用于各种苛刻的应用场景。 AFM3000系列流量传感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读数直观清晰、可靠性高、低压损等诸多优点,广泛应用医疗器械、环境监测、实验室等多个领域。 四、工业控制 2012年,GE公司在《工业互联网:突破智慧与机器的界限》报告中提出,通过智能传感器将人机连接,并结合软件和大数据分析,可以突破物理和材料科学的限制,并将改变世界的运行方式。报告同时指出,美国通过部署工业互联网,各行业可实现1%的效率提升,15年内能源行业将节省1%的燃料(约660亿美元)。2013年1月,GE在纽约一家电池生产企业共安装了1万多个传感器,用于监测生产时的温度、能源消耗和气压等数据,而工厂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iPad获取这些数据,从而对生产进行监督。 未来,这四大领域可能成为传感器技术未来发展的重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