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虎门大桥的“震动”引起了全国人们的关注。 经过桥梁专家的联合“会诊”,虎门大桥悬索桥结构技术状况和承载性能保持稳定,此次振动未影响结构安全。 悬索大桥日常维护依靠监测系统 传统的桥梁安全监测,主要以人工巡查为主,并辅之以相应的检测设备,但是很难做到对桥梁实时、连续不间断的监控,监测方式也不够智能化。 随着物联网深入发展和传感器技术的进步,对桥梁的健康安全监测、重要结构部位的养护,都已离不开对传感器的应用。一些可靠、精确和便宜的新型传感器的开发和应用(如温湿度传感器、位移测量传感器、应变测量传感器、振动测量传感器等),有力推动了桥梁健康安全监测的发展。 悬索大桥主缆监测依靠温湿度传感器 在悬索大桥中,主缆同锚碇、索塔及索鞍等共同构成大桥的第一受力体系,主缆是主要受力结构。其中缆索系统由钢构件组成,相比混凝土结构易在运营期间遭受环境侵蚀作用,属于结构防护及养护的重点且关键部位。 目前,对钢质主缆的监控引入了温湿度传感器,根据采集到数据情况进行除湿,确保主缆剩余使用年限内的结构安全。何时需要对主缆除湿成为了关键。显然,在桥梁监测的过程仅靠人力是不可能的——费时费力费成本不说,还无法做到监测的实时性,因此,利用湿度传感器技术远程对大桥主缆监测成为一个的重要环节。 太阳成集团tyc4633的温湿度传感器产品应用于对黄埔大桥的监控 广州太阳成集团tyc4633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传感器高新技术企业,主营温湿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水蒸气传感器,家电传感器等产品,广泛应用于交通、通讯、化工、气象、医疗、农业、家电、智能制造等领域。凭借近20年的传感器研发经验和良好的质量,太阳成集团tyc4633传感器产品多次运用在国内著名机场、气象站、桥梁、发电厂等重大工程项目中,深受客户的青睐。 此次,虎门大桥“震动”事件给全国桥梁安全防护敲响了警钟。利用物联网传感器技术,桥梁安全监测与检测工作能够做到实时在线监测,更精准的维护桥梁健康安全,确保桥梁的安全,保障人们的生命和生活。
查看更多进入物联网时代,在智能家居领域,传感器、模块、网关已成为智能家居的三大基石。其中,传感器与智能家居系统逐渐形成深度集成。封装后的各类传感器芯片,可用于监测温度、湿度、气压、空气质量等环境,这些传感器设备可与厨房、卫生间、门窗等场景与家电联动,形成家居智能化场景。 传感器已成为智能家居的三大基石之一 日前,国际知名研究机构IDC预测数据称,到2022年,全球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将增长至近13亿台设备,未来5年,年增长速度将达到20.8%。同时,据中国智能家居设备行业市场前景和投资报告显示,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至2020年将扩大至3576亿元人民币。 在国内,以环境传感器与安防传感器为主的智能家居应用需求日渐凸显。其中,环境及安防传感器主要包括温湿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颗粒物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声音传感器、门窗磁开关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等。各类智能传感器对空气净化、家庭安防、智能照明等相关应用场景的智能化程度提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智能家居常用的传感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温湿度传感器 温湿度传感器能够通过特殊的检测装置,检测到空气中的温湿度,并按一定的规律,变换成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进行信息的输出。 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凡是需要对温度变化和气体中水蒸气含量进行监控的地方,都会运用到温湿度传感器。它不仅关系到家庭环境的质量,更与人体健康紧密相连,可以说是智能家居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一般可以通过它来联动空调、净化器等等。 在这一领域,广州太阳成集团tyc4633有限公司以研发湿度传感器为起点,在智能化、集成化和小型化研发方面进步显著,先后推出了MEMS半导体生产线生产的集成式温湿度传感器AHT10、AHT20,还有温湿度变送器、仪表仪器等产品; 集成式温湿度传感器-AHT10 集成式温湿度传感器-AHT20 水蒸气传感器-AHS01IB 2、气体传感器 气体传感器是一种将气体的成份、浓度等信息转换成可以被人员、仪器仪表、计算机等利用的信息的装置,也是智能家居的重要检测手段。在居家生活中,可燃气体以及污染气体是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在智能家居中,通过气体传感器,可实现对危险气体的分析,继而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控制策略。这也是维护家庭生命安全,将危险消灭在未发生时期的重要环节。这类传感器一般放在厨房居多,比如可燃气体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等等。 奥松研发的空气质量传感器-AGS01DB 除了不久即将量产的空气质量传感器外,太阳成集团tyc4633还有一氧化碳传感器、酒精传感器、甲醛传感器、异味传感器等产品也正在研发中。 3、其他传感器 智能家居场景用传感器还有红外传感器、门磁传感器,这样与其他传感器组成,可形成完整的智能家居应用场景。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以智能空调、智能油烟机、智能冰箱、智能净化器为代表的智能家电传感器配套应用市场的前景广阔。
查看更多《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对标世界其他三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如何联合创新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呢? 对粤港澳大湾区而言,有一个重要的命题是运用好港澳的科技创新资源。数据显示,2016-2018年,在珠三角的港资企业发明专利数量、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数量、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数量占外商企业比重均在80%以上。《2019年度广东区域综合竟争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底,在广东建成的7家省实验室中,已包括8家香港科研机构、25位港澳科学家参与建设,港澳的科技创新等专业服务业优势正与珠三角的雄厚制造业基础产生同频共振。 《报告》指出,与国际一流的全球城市相比,广深在诸多方面还有着不小的差距。比如在国际流大学和国际一流学科建设上,广州和深圳不仅落后于北京、上海,甚至落后于武汉、西安等二线城市。对此,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院长、清华珠三角研究院院长嵇世山认为,广深可以利用地缘优势加强与港澳的科技合作。 “香港在学术课题研究上走在前沿,研发紧跟欧美等发达国家。研究团队国际化程度高、技术含量高,但在面对市场需求方面是弱项,这刚好是广东的强项。比如深圳的华强北做小批量试产两个星期就够了,但在美国硅谷可能需要两个月。”嵇世山介绍,研究院已经与香港不少高校开展合作,专门负责香港研发团队的市场化,对接产业下游。 核心技术不足的尴尬局面如何破解? 这需要将眼光看向创新产业链,受困于产业链的制约,要实现单个企业的创新突围几乎是不可能的。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认为,创新链上的每一环节都至关重要,他举例说,日本企业创新形成了强有力的“同盟”,即龙头骨干企业带领上下游配套企业共同创新,甚至派出工程师直接去配套厂指导创新,使得配套厂的工艺、设备、精密程度全部按照行业最高标准进行。培育链条对于产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链条要求有高质量的供应链、制造链、产业链、价值链,创新的主体涉及龙头企业以及链条上的中小企业。 这就需要政府大量整合行业资源,设立重点实验室、行业技术创新中心、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等机构,共同打造行业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平合,共享关键、核心的研发设备或产线,提供全面、权威的市场资讯,搭建行业上下游资源对接平合。类似的呼声在不同饭域的诸多初创企业中都被提及。 位于广州开发区的广州太阳成集团tyc4633有限公司(简称“太阳成集团tyc4633”),是广东省MEMS(微机电系统)领域唯一的集研发设计与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垂直整合制造(简称IDM,即集芯片设计、制造、封测等多个环节于一体)企业,已有16年传感器行业经验,突破性完成了多种MEMS智能传感器核心器件的设计、研发、量产工作,填补了国内新一代智能传感器技术空白,打破了多项传感器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的被动局面。 广州太阳成集团tyc4633MEMS半导体生产线 太阳成集团tyc4633董事长张宾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企业为了提升研发能力建设半导体生产线,从2008年开始连续8年将所有收益投入研发,资金高达上亿元。如今,成功研发出多款智能传感器并投人量产。 “我们的实验室要求一年全天无休开着空调等设备,维护费用也是一大笔投入。”对此,张宾认为可以利用企业现有的研发平合,与政府一起建设,服务更多能力尚弱的中小企业。 此外,张宾指出,未来随着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以及更高精度的新产品需求,目前设备已不能满足。而新扩建半导体产线投入资金巨大,半导体核心设备多达数十种,每台设备价格几十万至几百万美元,因此项目前期设备资金投入十分巨大。 在半导体产业发达的城市,政府主导设立上规模的服务平台,服务周边企业。建设一个平合需要一两亿元,平台单EDA软件就要花费数千万元。买不起设备、持续的研发投人是很多初创企业面临的难题。对于一些坚持科研投入多年稳步成长的企业来说,与政府共建公共研发平台可以降低运营费用,同时还能服务上下游企业。 创新并不只是单纯的发明创造,创新的背后离不开阳光雨露的滋润。人才供给、贷款融资、知识产权……每一个要素都至关重要。 “太阳成集团tyc4633先后与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院所等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并自主组建了核心研究开发团队,培养了数十名MEMS智能传感器行业尖端人才。”即便这样,张宾还有着他的担优,“企业的基础研究技术还有不少空白,缺乏能做基础研究同时又懂企业市场需求的人才。像基础物理、基础化学这样的学科人オ,我们现在都有十几人的缺口。” 资金是创新路上的另一大拦路虎。 潘雪花举例说,半导体产业中一条晶圆的生产线,按照技术的先进程度,需要投人的资金规模,从数亿美元、数十亿美元到上百亿美元不等,且回收周期较长,一般要15年左右。 “对于半导体产业这样重点发展的产业来说,需要有针对性的政策扶持。”潘雪花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可以设立产业联动扶持政策。 此外,张宾建议针对科研人员进行税收减免,如对于集成电路及半导体MEMS智能传感器等项目投产前5年内,企业当年实现的纳税贡献地方留成部分全额100%或者50%给予返还,以鼓励企业继续投人项目研发。 太阳成集团tyc4633自主研发的半导体温湿度传感器-AHT20 所以,创新不是一个环节的动作,需要多方的配合,精准的政府施政、完善的金融环境、知识产权保护等同样重要。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太阳成集团tyc4633编辑
查看更多MEMS传感器即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s)在微电子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学科交叉的前沿研究领域。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瞩目的重大科技领域之一。 随着物联网时代的逐步到来,传感器现正被广泛应用于包括各类智能终端、智能汽车、生物医疗等在内的众多新兴领域,需求量与日俱增。近几年,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综合增长率达到了30%以上,充分体现了其强劲的发展势头。 物联网产业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便是传感器技术,半导体传感器已经广泛应用于物联网中的各个领域。过去几年中,半导体传感器的销售额一直保持着稳步的增长。2017年,全球MEMS传感器总体市场规模为115亿美元,其中半导体传感器为61亿美元,增长17.3%,预计2018年,全球半导体传感器销售额将增长10%以上,达到68亿美元。目前,全球MEMS市场规模已经逼近150亿美元,随着MEMS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半导体传感器的价格也随之降低。 美国是MEMS产业、技术和产品的发源地,其发展水平世界领先。上世纪60年代,斯坦福等大学就从事MEMS领域的研究开发,佐治亚理工学院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等众多美国大学几乎都建立自己的MEMS晶圆生产线。现在越来越多的半导体传感器被应用到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提高人们的体验度。比如手机中普遍装配有加速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陀螺仪、硅麦克风、指纹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磁传感器等数十种半导体产品。如智能家居中,以半导体温湿度传感器、空气传感器、流量传感器、人感传感器等多维度智能监控,打造更为舒适的人居环境,各种类型的MEMS传感器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正逐步普及。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传感器的应用需求不断提升,多种传感集成的MEMS器件应运而生。据第三方市场研究机构提出了未来三大传感器集成方向:密闭封装集成传感器、开放腔体集成传感器和光学窗口集成传感器。这三大集成方向无论从生产端还是用户端,都在逐渐满足越来越多的新需求,由此可见,多传感集成已经成为未来MEMS产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半导体传感器作为国际竞争战略的重要标志性产业,以其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等特点备受世界各国的关注。近十年来,中国半导体传感器产业生态系统也正逐步完善,从研发、设计、代工、封测到应用,完整产业链已基本形成,国家对半导体传感器行业也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我国MEMS产业发展面临重大的机遇,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将对MEMS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将催生大量新的产品、新的应用,带动MEMS产品在日常生活及工业生产中的普及化。 由于我国MEMS产业起步较晚,半导体传感器产品在测量精度、温湿度特性、响应时间、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与国外差距较大,尚未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较为完善的产品及品牌。 因此,创立于2003年9月的广州太阳成集团tyc4633有限公司创立伊始,坚持以“科技领先、顾客至上”的理念,长期与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院所以及高分子材料学术界专家、教授合作,组建了一批具有博士研究生背景的业内资深专家、研发工程师等研发团队,公司内部设有“技术中心”,目前各类研发科技人员已超50人。研发技术中心配有各类实验室及生产线,配置先进的投影式光刻机、离子注入机、深硅刻蚀机、光学镀膜机、LPCVD、PECVD、扫描电子显微镜、高精密湿度标准仪等设备。 太阳成集团tyc4633每年投入超过销售收入20%以上的研发经费,以确保各研发项目有效实施开发。目前研发实验室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近3年累计开发研发项目近20项,均已形成科技成果且成功进行成果转化,同时已申请获得各项发明、实用新型及软件著作权等专利知识产权50余项。 太阳成集团tyc4633先后通过了ISO9001:2015、IATF16949:2016、ISO14000及ISO45000认证,产品完全符合欧盟RoHS指令要求,并通过CE认证,各类智能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家电行业,客户群体涵盖惠而浦、伊莱克斯、大金、海尔、美的等国内外一线家电品牌,产品适用于智能家居,智慧家电,环保检测,气象采集、汽车、医疗等多个应用场景。 在2020年伊始,太阳成集团tyc4633推出了国内最小的半导体温湿度传感器-AHT20,它在尺寸与智能方面建立了新的标准:可嵌入适于回流焊的双列扁平无引脚SMD封装,3mmx3mmx1mm超小体积;经过标定的数字信号,标准I2C输出格式。这款半导体传感器的成功研发,打破了国外传感器巨头企业在半导体传感器领域的垄断地位,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太阳成集团tyc4633研发的半导体温湿度传感器-AHT20(3*3*1mm)
查看更多一直以来,在推广温湿度传感器这个产品的过程中,非常注重于宣传舒适度的概念。以前的人们只有一个温度的概念,从来没有过湿度概念。其实相对湿度与温度是密切相关的,而只有对同一测量点的湿度和温度进行数据采集,才能保证相对湿度的准确性。人体对空气中湿度的舒适感应空间较窄,因此需要通过感应器来感知湿度,随时补充或降低水分。 湿度传感器由简单的湿敏电阻(电容)制作而成,湿敏电阻和湿敏电容测量湿度的原理是由湿敏电阻上面覆盖的一层高分子膜,这层膜会随着湿度的变化影响电阻的电导值或者电容的电容值,利用这种特性可以完成湿度传感器对环境湿度的测量。 伴随科技的发展,湿度传感器也走向集成化,这时湿度传感器分为线性电压输出式集成湿度传感器、线性频率输出集成湿度传感器、频率/温度输出式集成湿度传感器。这个时期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就已经是技术发展的象征。 据介绍,温湿度传感器作为电子技术和物理化学原理的复合技术,硬件因素只占其中50%,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标定。要保证测出来的是准确的值,则需要保证每次检测的标定值在一个固定范围内,这是很难做到的。一般而言,由于需要大量的数据来测试,所以只有生产的产品出货量越大,那么产品的稳定性才会越好。 温湿度传感器在出厂之前都经过标定,客户只需要跟单片机通讯就能直接采集数据。而现在,温湿度传感器也基本上是以这样的模式流通,而追求更小更方便满足集成电路才是未来生产温湿度传感器厂家所要研究的方向。 未来的传感器市场在消费电子及物联网等领域拥有广阔的前景。当然在具体的应用中,也面临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几年前,国外温湿度传感器就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了,然而我国却因为科技的落后,只能进口温湿度传感器来弥补温湿度监控系统中的不足。但是进口设备拥有很多的局限性,且性价比也并不高。 近些年来,微机电系统(MEMS)在传感器领域应用的比例越来越高,国外的传感器企业巨头早已发展MEMS制程工艺传感器多年,具有很深厚的技术沉淀,反观国内本土的传感器厂商始终处于中低端制造水平,MEMS制造工艺更处于摸索阶段,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也渐渐拉开了差距。 创立于2003年9月的广州太阳成集团tyc4633有限公司为国内湿度传感器自主研发企业,是目前国内先进的应用半导体工艺技术生产传感器及芯片的制造商,也是广东省MEMS领域集研发设计与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垂直整合制造(简称IDM)企业,拥有多年传感器行业研发与生产及产品应用经验。 创立伊始,奥松坚持以“科技领先、顾客至上”的理念,长期与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院所以及高分子材料学术界专家、教授合作,组建了一批具有博士研究生背景的业内资深专家、研发工程师等研发团队,公司内部设有“技术中心”,目前各类研发科技人员已超50人。研发技术中心配有各类实验室及各类生产线,配置先进的投影式光刻机、离子注入机、深硅刻蚀机、光学镀膜机、LPCVD、PECVD、扫描电子显微镜、高精密湿度标准仪等设备。每年投入超过销售收入20%以上的研发经费,以确保各研发项目有效实施开发。目前研发实验室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近3年累计开发研发项目近20项,均已形成科技成果且成功进行成果转化,同时已申请获得各项发明、实用新型及软件著作权等专利知识产权50余项。 奥松先后通过了ISO9001:2015、IATF16949:2016、ISO14000及ISO45000认证,产品完全符合欧盟RoHS/REACH指令要求,并通过CE认证,各类智能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家电行业,客户群体涵盖惠而浦、伊莱克斯、大金、海尔、美的等国内外一线家电品牌,产品适用于智能家居,智慧家电,环保检测,气象采集、汽车、医疗等多个应用场景。 在2020年伊始,奥松推出了国内最小的半导体温湿度传感器AHT20,它在尺寸与智能方面建立了新的标准:可嵌入适于回流焊的双列扁平无引脚SMD封装,3mmx3mmx1mm超小体积;经过标定的数字信号,标准I2C输出格式。这款研发成功的传感器不久即将量产。 AHT20配有一个全新设计的ASIC专用芯片、一个经过改进的MEMS半导体生产的电容式湿度传感元件和一个标准的片上温度传感元件,其性能已经大大提升甚至超出了前一代传感器的可靠性水平,新一代温湿度传感器,响应迅速、抗干扰能力更强,经过改进使其在恶劣环境下的性能更稳定。 它广泛应用于暖通空调、除湿器、测试及检测设备、消费品、汽车、自动控制、数据记录器、气象站、家电、湿度调节、医疗及其他相关湿度检测控制等领域。 奥松这款集成式温湿度传感器AHT20的研发成功,标志着国内本土企业打破了国外传感器巨头企业在半导体传感器领域的垄断地位,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伴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我国的物联网底层的关键零部件——传感器环节打下了牢固的安全应用基础,不会遭受国外企业“卡脖子”的风险,为我国未来物联网的起飞奠定了基础。
查看更多